-
石城文化
这个行当,有挥斥方遒之人,也有不少在迷茫中挣扎的背影。其中,最为常见的场景,就是略带焦虑地说:“在这里接不到案子,我想换个律所试试”。 每当此时,就会想到一句话,靠转所来解决案源问题,最终结局可能是“在各个律师事务所之间无意义地流动而已”。这句话听起来有点刺耳,但却是一个残酷的真相。 今天,聊聊“转所”与“案源”这个话题。
一、 戳破那个关于转所的“美丽泡沫” 有人认为,案源匮乏是律所的问题:平台不够大、品牌不够响、主任不给案子、分配机制不公……。于是,将转所视为一次“重生”,期待着进入一个新环境,案源就会像甘霖一样从天而降。然而,这往往只是一个美丽的泡沫。 01 案源的本质是“价值交换”,而非“内部福利” 任何一家律所,尤其是商业化运营的律所,其核心逻辑都是创造价值。合伙人手中的案源,是用数年甚至数十年的专业、人脉、信誉积累而来的“资产”,这些人不会无条件地分配!即便分配,也会优先选择最能为他分忧、最能让他放心、最能提升案件价值的人。如果无法证明自己,即便转到“头部红圈所”,可能也只是流水线上的一颗螺丝钉,离获取独立案源依然很遥远。 02 “流动”不等于“成长” 频繁地更换律所,就像一只蜻蜓不停地更换水面,看似活跃,却从未深入水下。每一次转所,都需要重新适应新的环境、文化、同事和工作流程,这本身就是巨大的沉没成本。如果没有解决自身核心问题,这种流动只会在“新人”的角色里不断循环,难以形成专业和人脉的有效积累。 03 抱怨的问题,可能无处不在 “大所有大所的围城,小所有小所的烦恼”,“理想律所”可能并不存在。问题往往不在于律所,而在于对律师这个职业的认知出现了偏差。如果自身不优秀、不努力,试图通过转所来改变命运,无异于缘木求鱼。
二、 转所的真正意义?——树立正确“转所观” 话虽如此,但并不意味着转所毫无意义。关键在于,要明确转所的战略目的。有价值的转所,不是为了“要案源”,而是为了“提升获取案源的能力”。转所,应该是一次深思熟虑的职业规划,而非一次仓皇的逃离。 以下转所,是值得考虑的: 为了更清晰的专业方向 如果所在律所是“万金油”模式,但渴望在某一领域(如知识产权、跨境并购、数据合规等)深耕。此时,选择在该领域有卓著声誉和强大团队的精品所或大所,是快速成为专家的最佳路径。在这里,能接触到最前沿的业务,能得到最专业的指导。 为了寻找一位真正的“导师” 律师的成长,离不开“传、帮、带”。如果现在的环境,无人可学,无人愿教,像一棵野草一样野蛮生长,那么寻找一位愿意倾囊相授、引领入门的资深律师或合伙人,比任何事情都重要。导师能给的,不仅是几个案子,更是执业的智慧、思维的方式和做人的格局。 为了一个能成就的平台 具备了一定的专业能力和客户基础,但现有律所的品牌、资源或管理模式成了发展的“天花板”,需要一个更具视野的平台来服务客户(如江苏石城律师事务所),或者需要一个更先进的知识管理系统来提升团队效率。这时,转所是为了“强强联合”,实现1+1>2的效果。
三、 解决案源的根本路径: 修炼内功,建设个人品牌 说了这么多,回到根源问题:如何才能拥有案源?答案永远指向自身。 01 内功修炼:成为那个“值得被选择”的人 专业立身,做到极致:无论做什么业务,都要有“工匠精神”。把一个法律意见书写到无可挑剔,把一个庭开到酣畅淋漓,把一个合同改到滴水不漏。当成为某个细分领域里那个“靠谱”的代名词时,案源自然会来。前辈们愿意把案子交给你,是因为你让他们省心;客户愿意把身家性命托付给你,是因为你让他们安心。 勤奋为舟,永不懈怠:法律服务是“功夫活”,没有捷径。别人花一小时看卷,就花三小时;别人写一版代理词,就反复打磨五版。你的勤奋,所有合作过的人都会看在眼里,记在心里。这是最朴素,也最有效的“品牌建设”。 02 外功建设:让市场“看见”你的价值 打造个人品牌:这个时代,“酒香也怕巷子深”,必须主动走出去。写专业文章、做普法短视频、参加行业论坛、在专业社群里分享有价值的见解。不要害怕“抛头露面”,每一次专业输出,都是在市场中埋下一颗种子。当别人遇到相关问题时,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你。 建立“服务”思维,而非“办案”思维:不要只把自己当成一个法律农民工。要站在客户的商业视角去思考,为他解决“问题”,而不仅仅是在“做案子”。超越客户期待,提供增值服务,就能把一个案子变成一个长期客户,甚至一个口碑传播的中心。 向下扎根,向上生长:珍惜每一个“小案子”,服务好每一个“小客户”。这是锻炼技能、积累经验、建立口碑的基石。同时,积极向前辈学习,不仅学业务,更要学他们如何待人接物、如何拓展市场、如何思考问题。
四、 结语: 请记住,你本人,才是你最重要的“律所”; 你的名字,最终要成为你最好的“案源” 不要在对外界的抱怨和对律所的幻想中蹉跎岁月。把目光收回来,投向自身。问问自己:今天,我的专业能力比昨天更强了吗?我为客户创造的价值比昨天更多了吗?我的个人品牌影响力比昨天更大了吗? 别把转所当成“索取”,而要把它当成“投资”。问问自己:这次转所,是为了投资我的专业、我的导师,还是我的未来平台? 当不再纠结于“律所能给我什么”,而是专注于“我能创造什么”时,你会发现,无论你身在何处,整个世界都会为你让路。转所,将不再是摆脱困境的无奈之举,而是迈向更高峰的从容选择。 愿前程似锦,以梦为马,不负韶华!